來源: 潞安化工集團網站 時間:2025-02-08 10:06:00
——2024年終報道之數字化建設篇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全新能源。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
集團將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轉化為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生動實踐,以“精益化管理+數字化”為目標,強化數字基礎設施和數字治理系統建設,著力打造數智化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新典范。如今的潞安,以數字化為基礎的智能化礦井、智能工廠、智能化車間、智能生產線等應用場景,不斷刷新著人們對煤炭化工的企業形象認知。潞安,正澎湃著數據流動、智能升級、活力充沛的新氣象。
數出一孔 從表格走向“云端”
打開云表系統,將員工出勤、能耗消耗、租賃費用等逐項填入日志,是常村煤礦機電技術管理中心員工陳小雷每天的規定動作。發送平臺審核后,當天機電系統材料配件消耗情況一目了然,為加強機電管理、提高工作效能、服務安全生產提供了數字依據。
每天,都會有大量來自集團各個單位的數據,攜帶著數量龐大的信息,采集匯總至集團數字化綜合管控平臺。它像一個容量巨大、算力驚人的“大腦”,經過精密計算、綜合分析,精準呈現各單位的日常管理和財務狀況。
在數字化經濟時代,“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基礎性作用。集團乘“數”而上,按照“頂層設計、試點先行”原則,有序推進“人財物、產供銷”核心業務一體化的數字化綜合管控平臺建設,進一步推動數字技術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促進企業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轉變。
“企業管理的基礎是數據,沒有數據就發現不了問題。基礎數據相當于一個坐標,顯示出你處在哪個水平。”數字化專班負責人劉雅俊說。“算賬”文化,算的是數據。數據不真,算的是糊涂賬,沒有好的算賬工具,算的是辛苦賬。數字化綜合管控平臺,就是一套能精準、高效落實“算賬”文化的算賬工具。
“從組織架構來說,具體到隊組、班組、車間;從時間維度上來說,涵蓋了每個班次;從數據要素上來說,所有經營管理數據,包括產量、進尺、成本等都要上平臺,真正做到‘數出一孔’。”劉雅俊說。
經過一年努力,集團數字化綜合管控平臺安全管理系統、生產管理系統、銷售管理系統等15個主要功能模塊已經建設完成并全面運行,且實現了經營管理數據全量、全要素、跨組織邊界的數據云,實時連接全覆蓋及核心業務端到端橫向協同,業務數據縱向實時洞察,為持續推動企業向“精益化+數字化”方向演進夯實了數字底座。
業財融合 從價值呈現到價值創造
“云表系統以其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可視化展示能力,直觀呈現了每日的銷售情況,從銷售量波動到客戶需求變化,清晰地展現了生產銷售的每一個細節,是了解企業經營狀況的重要窗口。”天脊集團銷售公司綜合部負責人韓森茂向記者展示云表系統時說。
天脊集團持續拓展深化數字化綜合管控平臺的應用,實現了產供銷各環節的信息共享與高效協同。同時,通過對各車間云表數據進行縱向對比分析,了解掌握各單位生產活動和預算執行情況;通過數據看板查看收入利潤率、成本利潤率、利潤完成率、預算完成率等指標的變化趨勢,分析公司生產經營活動中的關鍵點和具體變化環節,制定相應措施,更好指導生產;通過化工事業部云表分析結果,對標對表兄弟單位的生產單耗、采供價格等指標,在精細化生產、合同管理上找差距、補短板,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
煤基合成油公司充分挖掘數據的價值,激發數據在支撐決策、驅動運營、優化創新方面的“乘數”效應。
在集團各單位,龐大的數據連接起財務管理與業務運營,信息的實時共享和系統處理打破了部門信息“孤島”,促進了業財一體化融合,打開了以“價值回報率”為中心、“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好局面。
“通過業財一體化融合,從用戶到員工,從銷售部門到客戶,從基層隊組到供應商、合作方、設備維護方,所有數據全量、全要素被采集、連接在一起,我們能隨時掌握各項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根據實時反饋,動態調整我們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劉雅俊對記者說,“下一步,我們會著重對平臺進行功能完善和細節完善,不斷提升體驗感,滿足各基層單位和各機關部門更高層次的數字化需求。”
擁抱數字化浪潮,堅持智能化賦能,集團錨定數字化建設大方向,抓住“要素、單元、因素”三個關鍵,用數字化打通各治理主體決策、實施、督辦、考核全流程,通過數字化綜合管控平臺固化流程、賦能授權、提升效率,構建起全價值鏈精益數字化管理體系,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插上了“數字之翼”。
智能應用 從人工巡檢到遠程監控
新元公司井下534米的配電室,5G無人巡檢機器人進行24小時巡查,精準記錄設備故障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參數,并通過5G網絡回傳到數據中心。
司馬煤業公司選煤廠,TDS智能選矸系統對煤塊和矸石進行數字化識別和跟蹤,通過智能噴吹將煤塊噴出,塊煤通過皮帶返回煤倉,矸石進入矸石倉,自動實現煤與矸石的分離。
從“憑經驗操作”到“靠數據研判”,從“人工巡檢”到“指尖作業”,從“實地查看”到“遠程監控”,數字賦能煤炭產業,改變傳統作業方式,實現了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的“比翼齊飛”。
“以前下井,心里總有點不踏實,就怕不小心走到有風險的地方。現在有了‘電子圍欄’,感覺安全多了,干活也更安心。”“電子圍欄”給余吾煤業公司綜采一隊員工鄭嚴明帶來了安全“福音”。
集團各單位根據生產實際,在煤礦井下危險作業區域安設“電子圍欄”,標識危險區域,畫出安全邊界。一旦檢測到人員靠近禁入區域,會立即發出警報,并將警報信息傳至地面監控中心,讓安全人員第一時間掌握情況并采取措施。目前,各礦“電子圍欄”系統已建成,投入運行。
2024年,集團緊扣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和新型工業化新內涵新要求,堅持智轉數改,將5G、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廣泛運用于煤礦安全、綜采、掘進、運輸、通風等各個系統,大力推動智能化技術裝備常態化運用,助力煤炭企業加速“蝶變”,煤礦“數智”升級步伐不斷加快。截至目前,已建成并通過上級部門驗收的智能化礦井有15座;已建成并通過驗收的智能化綜采工作面有36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123個;完成263個無人值守機房硐室以及6個機器人項目建設。
在潞安化工機械公司準備分廠,智能焊接機器人將焊槍對準焊接點,動作干練有力,焊點完美無瑕,提升了焊接精度和效率,保證了產品質量穩定性和一致性。
煤炭經銷公司智慧物流系統上線運行。廠外在途貨物運送軌跡實時追蹤,解決了傳統模式下在線監管難題。廠內物流無人值守,車輛自動過磅、統計上煤數據并生成報表,達到減人提效目的。
“強煤優化育新”產業布局為數字技術提供了廣泛的應用空間,為當下“實數融合”的發展篇章寫下了生動的注腳。
數字經濟是企業競爭的新賽道,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集團將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同步推進產業轉型和數字轉型,深化數字技術為產業體系全方位賦能,助力潞安化工以更強勁的動力駛向更廣闊的發展藍海。
(文 郭艷霞 姜蕾 張鵬)
責任編輯:李世臣
潞安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山西省長治市襄垣縣侯堡鎮
網站內容維護:集團新聞中心
Copyright : 2013-2021 Chinal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晉ICP備09009176號
本網站所刊登的各類信息,均為潞安化工集團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