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難題攻堅,哪里就有高精尖人才的集聚。常村煤礦碩博工作室聚焦安全生產中心工作,圍繞充填開采、數字化技術應用、瓦斯安全綠色能源再利用等難題,攻堅克難、創新創效,不斷探索技術創新和價值創造新路徑,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該礦碩博工作室成立于2023年,現有成員15人,平均年齡34歲,其中博士1名,碩士14名,均為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是一支學歷高、有活力、干勁足的人才隊伍。近年來,該工作室扎根煤礦生產一線,主要圍繞技術創新、試驗示范、成果推廣、校企合作等,提供科研技術服務、生產流程服務,解決影響礦井安全高效生產的棘手難題。
“我們近期完成了礦井風控式應急照明裝置的研制。”碩博工作室負責人程坦向記者展示了他們的最新技術研究成果。當電路發生故障或異常時,伴隨著電流不斷升高,有可能損壞電路中的某些電子元件,也有可能燒毀電路甚至造成火災,而風控式應急照明裝置的研制和應用,能讓事故及時“剎車”,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坦說:“安裝風控式應急照明型號裝置后,會在電路異常條件下,自動切斷原電路控制系統,成功切換到風控式驅動應急照明信號裝置,確保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據程坦介紹,該裝置制作成本低、效益高,效果評價好,每年可為礦井節約電池投入和更換費用約120萬元。
“煤基固廢礦用混凝土材料研發”也是該工作室集中攻堅的項目之一,主要是對集團煤基清潔能源公司每年排放的近110萬噸固廢進行系統深入研究,研制以固廢爐渣、濾餅為主要集料,飛灰為部分膠凝材料替代料的新型沿空留巷充填材料,實現各類固廢的循環利用。該材料于2024年4月份正式投入生產。目前,2303工作面已使用新材料1500噸,充填柔模墻168米;2106工作面使用新材料4100噸,充填柔模墻410米。現場應用效果顯示,柔模墻變形量較小,墻體強度達標,完全滿足生產需求,已產生經濟效益130余萬元。
一項項技術突破的秘訣是什么?程坦說是“充電”。碩博工作室成立以來,雷打不動地每周開展1次研討,每月進行4次集中學習,開展各類培訓工作60余次,涉及采煤、掘進、提升、一通三防、探放水等多個專業領域。同時,他們將眼光和視野放到更廣闊、更前沿的科研區域,積極推動校企聯合,分別與中國礦業大學、重慶大學、中北大學、河南理工大學、華北科技大學等開展互訪互學、項目研討等活動,從對外交流互動中,探尋更多解決礦井生產難題的方案,打造一流技術交流平臺。
截至目前,該工作室先后參與技術應用和革新項目3項,發表學術論文7篇,發表國家實用型專利11項。其中《研制掘進機后掛皮帶運輸機大角度轉彎裝置》獲得河南省煤炭科學技術一等獎,《礦井風控式應急照明裝置》獲得2024年煤炭行業優秀質量管理成果一等獎,《煤礦開采用煤礦破碎機》獲得全國能源化學地質系統創新成果獎二等獎,成為企業創新浪潮中的“弄潮兒”。
(文 郭艷霞)
責任編輯:郝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