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王莊煤礦在安全生產、平臺搭建、全員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激發科技創新內生動力,推動科技與安全生產深度融合,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激活創新“細胞”
如何激發科技人才創新的積極性,喚醒全員的創新“基因”,激活全員的創新“細胞”,該礦有著獨到的管理經驗。
該礦成立了職工創新工作室,吸納了92名各崗位專業技術人才,配備多媒體教學一體化基礎設施和近1000套專業書籍,提供了3000余平方米的實訓基地。職工創新工作室堅持把實學、實用、實戰作為培訓方向,將攻難題、傳絕技、帶高徒、想創意、出成果作為重點工作,集中攻克制約安全生產、高產高效、綠色環保、經營管理的關鍵難題。近日,該礦職工創新工作室成功入選“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產學研協同創新共同體”。
在創新體系的“護航”下,廣大員工的創新活力得到不斷激發。截至目前,該礦共創建了12個以員工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著力打造創新“強磁場”,激發創新“裂變”。各個創新工作室以解決疑難問題、提質增效為目的,把實踐經驗、先進操作法傳授給員工,其創新成果每年可間接產生經濟效益500余萬元。
在2024年中國技協職工技術創新成果評選中,該礦6項優秀技術創新成果獲得佳績。對科技含量高、產生效益大、推廣價值高的原創人員進行了獎勵,讓技能之才、實干之才和創新之才既有票子,又有面子,讓草根創客名利雙收。
打造創新“矩陣”
傳統的人工電路巡檢向無人機巡檢轉變,設備從被動檢修向智能在線診斷轉變……“智慧礦山”建設的目的是提高煤炭開采效率和安全性,降低生產成本。近年來,該礦以減人、提質、增效、保安為出發點,有序推動智能化建設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
該礦建設礦井工業萬兆以太網絡,覆蓋井下采區主要區域,采用華為私有云數據中心,全力打造礦井智能化綜合管控平臺,實現了井上下業務的一鍵式應用部署和彈性伸縮的應用自動化部署。大數據云平臺為生產各要素精準“畫像”,實現資源高效配置。各子系統組成的總系統實現對設備的遠程集中控制,打通信息“孤島”,實現生產管理流程智能化協同和整體生產力流程自動化。通過智能化改造,原煤產量比普通綜采工作面提高了3.2%,變頻技術廣泛應用使工作面電費減少了10%。
結合礦井實際,該礦還創新引入航拍影像,對雨季“三防”采用動態圖表進行管控。將矸石山、變電所、邊坡、工業廣場等雨季“三防”重點管控區域與影像圖進行疊加標注,達成重點管控區域的圖表公示。將隱患位置、責任單位、特征、排查時間、整改時間等內容納入圖表管理,并依據隱患落實整改情況對圖表進行動態更新,實現重點隱患的動態圖表公示。
圖表管理采用動態閉合延續模式,隱患整改后形成閉合,并對隱患整改前和整改后的效果進行實景對比,每次巡查結果按照日期及巡查情況進行動態更新,實現時間、區域巡查、隱患整改的動態圖表公示,取得了更為直觀的管控成效。
(文 矯治)
責任編輯:李世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