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之路,從來不是坦途。
現下,環顧外部,國際環境更加嚴峻復雜,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著眼內部,國內有效需求不足,新舊動能轉換、產業變遷加速、行業競爭輪番,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高質量發展帶來升級壓力;再看企業剛剛出爐的1月、2月經濟指標連續走低,下行壓力加大。
前方仍有關山萬千重。如何迎難而上、積極應對、突圍突破?
2月6日——7日,一場為期兩天的新年頭腦風暴會,潞安化工集團領導班子聚集工作的重點,直擊難題痛點,吹響了集眾智、匯眾力,共克時艱,高質量發展的“沖鋒號”。
破局,聚勢,謀新 。“講政治、守底線、強融合、蹚新路”“十個聚焦、十個新”。2月21日——22日,潞安化工集團2025年黨委工作會、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會暨警示教育會、第二屆二次職工代表大會相繼召開,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既把握大勢、堅定信心,又正視困難、保持清醒,聚焦目標任務,“跳出舒適圈”“跳起來摘桃子”,用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用硬實力匯聚同向同行的合力。
三會是集團年度性的會議。但它關照與回應的遠超出一個年度的含義。站在“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值得回望的,不只是“振奮龍馬精神、歷經風雨彩虹”的2024年,還有“十四五”以來百折不撓、迎難而上的不平凡歷程。收官,意味著要對照目標任務,一一作答。有的發展指標,如企業盈利能力、償債能力、抗風險能力和運營效率等逐步提升。今年,仍需毫不懈怠,再上層樓。有些指標,如傳統化工產品面臨產能過剩、環保壓力、市場競爭等挑戰以及有些新的要求,如戰新產業營收占比等,要加大攻堅力度努力完成。
守業之難、創業之變,決勝“十四五”,謀劃“十五五”,一棒接一棒,一環扣一環,待解的難題、未知的領域,越是難、越是險,就意味著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多的施展拳腳的機會。
我們有黨中央部署的一攬子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的新機遇,有我省“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新機遇,有集團夯基固本、內涵發展迎來的新機遇,只要我們橫下一條心,干部職工有了精氣神,任何困難都無法阻擋潞安前進的步伐!
我們有60多年的發展史,有一代一代潞安人紅色基因的薪火相傳、紅色血脈的賡續傳承,十二萬可親可敬可愛的潞安化工人,還有我們的家屬。無論是百米井下揮汗如雨的礦工兄弟,還是工廠車間辛勤勞作的工人師傅,無論是“開疆拓土”的營銷先鋒,還是把牢關口的安全衛士;無論是生產一線的黨員干部,還是攻堅克難的科技尖兵,無論是一線帶兵打仗的班組長,還是懂政策善經營精專業的中高級管理人員;無論是離崗退休的潞安人,還是剛剛加入的新成員,無論是父輩的榮耀,還是兒女的榮光,等等。只要將這些優勢運用于長期的實干,還有什么不能渡過的涉灘之險、不能克服的爬坡之艱、不能面對的闖關之難?!
經濟發展,我們聚焦質量效益穩增長,我們強引領、聚合力,守底線、防風險,惠民生、增福祉,邁開了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倘若一味追求規模化增長、靠粗放發展尋求捷徑,又怎能讓企業行穩致遠?
產業轉型,我們聚焦主責主業揚優勢,上下游統籌、強煤優化育新一體化協同,固優勢、拓能級,練內功、提質效,轉型發展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倘若以資源消耗為代價,忽略了統籌性變革,又怎能有今天的生機勃勃?
現代治理,我們促改革、優結構、謀創新、聚動能,腳踏實地蹚新路,積厚成勢。倘若寄希望一蹴而就,滿足于“顯績”工程,怎會有煤炭基本盤更加穩固、化工扭虧減虧的明顯成效?
千難萬難,一起面對就不難。種種前行的阻礙,不過是成功的刻度、反復波動的溫度!
更多的暖意,關鍵在于我們要以建設百年潞安的情懷和自我革命的勇氣,在思想認識上形成一條心,在實際行動中形成一盤棋,千萬雙手同舟共濟,上下同欲,凝聚起十二萬職工“價值成就你我”的共識和“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的磅礴力量。千斤重擔人人挑!只有凝聚廣泛共識、集中集體智慧、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才能激發無比的信心勇氣,匯聚無窮的奮進力量,無懼涉灘之險、爬坡之艱、闖關之難。因為彼此“搭了把手”,所有的難,都不再難!
面對嚴峻復雜的內外部環境,知難克難、知重負重,以創新開路、用奮斗攻堅,靠實干逐夢,既是責任所系,更是使命所在。
創業艱難百戰多。1959年1月1日,潞安煤礦籌備處正式改名為“潞安礦務局”,那是一個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日子,同樣是歷經血與火的革命洗禮,歷經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的艱辛孕育。當時的潞安只有石圪節、西灣兩座年產只有十幾萬噸的小礦井,發電量僅800千瓦的西白兔電廠以及正在建設中的五陽、王莊、漳村三座基建礦井,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多少百折不撓,多少奮起直追、“過關斬將”……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錘煉了黨員干部敢于攻堅、善作善成的作風能力,砥礪了潞安人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的意志。
“如果地上沒有路,我愿同大伙去闖一條路;如果有路沒有人去走,我愿做第一個走這條路的人。”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潞安人穿越革命和建設的洪流,激蕩改革與發展的風云,不放棄、不低頭、不服輸,闖關奪隘最真實的精神本色。可以說,全國第一個現代化礦務局是潞安闖出來的;可以說,“煤化一體化”的轉型同樣是潞安創出來的、拼出來的。
比困難更多的是辦法,比壓力更重的是責任。一代代潞安人的奮斗從未止步,轉型重組以來,我們十二萬潞安人堅守“新使命”、深耕“責任田”,以“價值回報率”為牽引,深耕精益思想指導下的“算賬”文化,審時度勢調適戰略,系統謀劃補鏈延鏈,殫精竭慮扭虧減虧,用“一塊一塊的煤、一粒一粒的肥、一滴一滴的油”在改革創新的賽道上砥礪前行。煤基清潔能源公司油品產量首次突破100萬噸,太化新材料產品產量創歷史新高,“太行”潤滑油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天脊”牌化肥享譽神州大地,正元氫能等10余個項目有序推進……每一個潞安人的努力奔跑,成就了潞安的激蕩前行。
人心齊,泰山移,團結奮斗是迎難而上的最強力量。
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如今,潞安化工集團已進入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的一流能化企業的突圍突破期,破壁升維怎能不面臨挑戰?跨越升級怎能不面臨考驗?什么是高質量發展之高、新質生產力之新?攀高、創新,需要灑下汗水,需要心智磨煉,更需要在實踐中尋找答案。
這個春節假期的天空,被《哪吒2》和DeepSeek烤得通紅。從國產動畫電影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到人工智能大模型驚艷世界,2025開年以來一系列巔峰時刻,有偶然,也有必然。但有一點大家一定不會否認:沒有餃子,就沒有《哪吒》;沒有梁文鋒,就沒有DeepSeek。他們都經歷過艱難困苦,他們都不走尋常路,他們都懷揣改變世界的夢想,他們都勇于承擔風險,他們都充滿創新的力量,他們都體現了孟子那句名言,“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只有經受住市場和時間的檢驗和錘煉,方能勇立潮頭、永立潮頭;只有以長期主義者的堅定干好難而正確的事,跋山涉水、銖積寸累,方可集中爆發;只有破舊局才能拓新局,唯有不屈的內核才能穿透命運的迷霧。
創新攻堅是企業經濟通往高質量發展的“不二法門”。我們要始終以增強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為思維原點,要始終以價值創造為導向,堅定不移講政治、堅定不移守底線、堅定不移強融合、堅定不移蹚新路,腳踏實地“從紙面落到地面”,唯有如此才能突破“被追趕的經濟體”之窘境,實現企業轉型發展的“逆天改命”。
三月的大地,春潮涌動。
但我們能故步自封、坐享其成嗎?不能!我們能畏縮不前、聽天由命嗎?不能!我們能躺平臥倒、“濫竽之官”嗎?不能!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什么時候沒有困難?一個一個過,年年過、年年好,中華民族5000多年來都是這樣。爬坡過坎,關鍵是提振信心。”
“保持愛拼會贏的精氣神。”這句勉勵,意味深長。把定好的一件件事,一茬茬推進、一步步展開、一項項落實。只有實干,才能讓春天更絢爛;唯有奮進,才能讓生活更美滿!
春寒料峭,人勤春早。開局第一鼓的每一個重音都是落在迎難而上、難中求成,滿弓緊弦、只爭朝夕,一著不讓。
“智啟新質,綠色領航”,2月28日,太行先進性能風電齒輪油已在華電集團、華潤集團、國能集團、大唐集團、華能集團等相應區域實現風機掛機,平均運行13000小時;新能源汽車養護系列產品,也已在新能源汽車后市場逐步閃耀光芒……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鯤鵬”象征著科技與人才的磅礴力量。3月2日,余吾煤業公司的“AI鯤鵬工作室”正式揭牌,智能化發展進入全新的階段。
打通國際市場,打造全球最具競爭力的能化裝備企業,3月3日,由潞安化機承制的PDH2項目(丙烷脫氫項目)原料干燥器、洗油罐等8臺設備啟程發運,奔赴俄羅斯……
深耕細作,2025年伊始,潞安化工集團通風部全面推行“一通三防”專業及各相關子專業向3.0模式轉變,“一通三防”管理工作全面升級。
王莊煤礦調整生產關系,從根源上激發職工的內在動力,深耕精益思想指導下的“算賬”文化,在綜采隊組試點推行“班組大班制 崗位大包制”制度,職工個人收入、隊組管理提升、礦級價值指標“三方共贏”,呈現出了“七提兩降”的良好態勢。
在地處運城的豐喜集團聞喜復肥分公司,四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2月5日開工以來,7支營銷隊伍變“坐商”為“行商”,拿著我們的配方,奔著客戶的需求,全員奔赴甘肅、陜西、內蒙古、浙江、河北等省域市場一線,實打實地“雙向奔赴”。
這里有春天的萬物競逐,這里有春天的千帆競渡!何處不在迎難而上?誰又不是奪秒爭先?大家都在以干求變,都在以新促變,以創應變。無數奮斗者正以競爭者的姿態,用實干之筆書寫發展答卷,而你與我,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有前途的企業,總是會把視野拓得很寬,把目光放得很遠。”在浙江工作時,習近平同志曾寫過一篇《超越自我 完善自我 再造自我》。“超越、完善、再造”,這也是當下潞安化工集團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置身于一個不確定的環境,何以面向未來?唯有超越、唯有完善、唯有再造。
把困難甩在身后,讓信心激蕩于胸,干出一個好年景,拼出一個好氣象。我們盡管仍面臨著“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挑戰,但是我們“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的向好支撐蘊含著新的機遇。
莫負春時,向遠爭先!
(文/圖 路政平)
責任編輯:郝佳麗